自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后,这一词汇便成了当下最火热的词之一,同时也引发了经济学家和企业家等的高度关注和探讨。所谓供给侧改革,简而言之,就是要淘汰低端耗能产品,把有技术含量、有创新、节能环保的产品重点扶持推广。那么要如何牵住“供给侧改革”的“牛鼻子”?哪些企业又会从供给侧改革中收益呢?
给出了他们的答案——不断创新升级,在冷冻行业也在由低端向中高端发展,由敞开式机组逐步向箱式机组和一体机组转型。
记者了解到,自东露阳2011年推出全智能机组后,在业内获得一片赞誉,从后东露阳一直潜心研究产品,力求完美,每年都会在产品上进行更新升级,在今年展会上东露阳又携带全系列东露阳智能冷库机组亮相,顶嵌、侧嵌一体式机组、低温喷气增焓机组,以及10匹大功率半封涡旋智能冷库机组闪亮登场,惊艳四射。此次东露阳带来智能机组又有何独到之处呢?
新品上市 抢占眼球
深圳市东露阳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马继青介绍,大功率冷库机组覆盖零上10℃到零下35℃的使用库温范围,这次的新品继续秉承“智能”机组的优势:使用电子模糊控制、智能按需热气化霜、冷凝风机无级调速、极致安装简便及远程管理控制。
“现在很多冷冻设备厂家没有创新和自主研发能力,喜欢抄袭模仿,一味的追求同质化产品,导致恶性竞争拼价格。还有些厂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拿市场和客户当试验。”马总说道,“东露阳在选材用材上一直都是品质至尚、精益求精,在两器上选用的都是内螺纹和亲水铝箔翅片。在设计上,是采用独有的热氟化霜专利设计,除霜高效节能,无任何安全隐患。”
马总介绍到,此次大功率全系列东露阳智能冷库机组使用的也是采用圣菲系列半封闭涡旋带喷气增焓压缩机,超低运行噪音,更宽运行范围,-40℃蒸发温度安全可靠运行,更高能效比,采用高效的喷气增焓技术及更高压缩比的涡旋盘设计,可完全替代低温工况下使用半封闭活塞机。
优势突出 节能环保
现如今,很多产品倡导节能环保,用以节约现有能源消耗量,马总表示,节能是很多产品急需解决的问题,常用的除霜方法耗电量大,东露阳智能冷库机组采用智能热气除霜,能够按需要高效除霜,最大限度节约能耗。因为东露阳智能机组化霜时间短,所以冷库温升非常小,能够确保货物的温度波动降到最低。1台3匹的东露阳智能机组,一年除霜省电可节省1600度。
除此以外,东露阳智能冷库机组全工况运行,允许运行环环境温度-15℃到48℃之间,降温速度快,制冷能效高;东露阳智能冷库机组的冷凝风机采用无级调速技术,在北方冬季低温环境下依然能正常运行。
冷库安装存在很多问题,充分了解客户需求的基础上,设计师要很细致的了解才能对症策划。东露阳智能冷库机组安装检修极致简便,式安装,只需铜管连接室外机组与室内冷风机,对冷风机侧抽真空,即可开机运行,在厂内已完成系统匹配,无需现场调试。不仅如此,东露阳智能冷库机组全智能控制系统,可实现机组集中控制和网络远程监控管理。
互联网+ 服务客户
在着力对产品创新升级的同时,东露阳还通过互联网平台拓展销售渠道、提高产品销量。
马总说,2015年,东露阳商业冷冻产品整体业绩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今年3月份更是达到顶峰状态,鉴于此,东露阳今年首力推出O2O的商业模式,通过互联网把线下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在一起,在线上推出智能冷库报价系统及智能冷库远程监控系统。客户如果需要安装冷库,只要两步,终端用户不用懂,也可轻松获得冷库报价,了解市场行情。而用了东露阳智能冷库机组的客户,只要有网络,就可以足不出门,一目了然掌控冷库机组运行的所有状态参数;
试想一下,如果一个终端客户计划建冷库,想必他会通过网络,在网上查找哪家好,总体的冷库造价是多少,能否实现远程控制等。东露阳就是从客户的实际需求出发,让用户知道,建冷库找东露阳就对了,东露阳会给他们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2016年,东露阳将会拓宽整个销售网络体系,同时推出网上智能冷库报价系统。”马总说道,“我们的设想是:让每个区域的经销商、工程商通过我们这个平台,拿更多的订单,获取更多的盈利。让先前每个区域的经销商或工程商并未辐射到的客户,通过我们这个平台达成订单,然后我们以工程指派的方式让负责这区域的经销商、工程商去做,最后达成双赢的效果。”
马总向记者透露,这个系统预计在制冷展后会全面推进。随着这两个系统的推向市场,东露阳智能冷库机组将给广大的用户带来更多的实惠。
筑巢引凤 增强核心竞争力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东露阳不仅是这一理念的实践者,更是受益者。
东露阳马总在采访中还向制冷快报记者透露,东露阳经过二十余年的风吹雨打,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发展趋势,不断推陈出新。正因为公司能够积极引进和培养优秀的技术人才。坚持自主培养和吸收引进相结合,拥有了一批批在工业制冷和商业冷冻冷藏产品及解决方案具有多年研究及实际操作经验的核心技术骨干人员。
同时,公司积极推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二次自主开发”战略,与国内外制冷巨头、境内外高校院校和行业相关科研机构达成了不同程度的人才培养、顾问合作以及研发计划,为公司技术研发与技术人才储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