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发lv随着工业机器人被越来越多的工厂接受和普及,问题来了,人真的有一天会被机器人完全取代吗?当人们还在为机器人能否代替人的话题争得面红耳赤时,这个强大的“物种”已经为美联社服务半年多了。
据媒体报道,从去年夏天开始,美联社与AutomatedInsights公司合作,使用该公司的Wordsmith平台撰写财报文章。在几天前,一篇题为《苹果打破华尔街第一季度预期》(AppletopsStreet1Qforecasts)的无人署名文章,就是由机器人撰写并发布的。
乐发lvAutomatedInsights公司公关经理JamesKotecki称,Wordsmith每周撰写数百万篇新闻报道,其合作伙伴还包括好事达(Allstate)、康卡斯特(Comcast)、雅虎。
乐发lv在中国的生产车间里,已经出现更大规模的机器人代替人的尝试。1月30日,王石在伦敦商学院举行的一个论坛上向媒体表示,中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机器人进入社区服务的速度会比大家想象的要快得多。
乐发lv这引发出一个有趣但特别严肃的话题:跻身全球最大机器人市场的中国此刻距离智能工厂还有多远?这股由中国引领工业机器人市场全球化进程的浪潮,会把人从工厂里赶出去吗?
机器人来了
乐发lv2010年前后,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开始启动。三年后,这个比邻国日本发展慢30年的国度,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2013年,中国共销售3.7万台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60%,而我国已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区目前已达30多个。
乐发lv“在中国物联网、工业4.0等新兴产业的巨大需求下,机器人未来向微型化、多传感、可移动、人工智能、可通讯方向发展,这个市场也迎来了历史最强势的增长机遇。”日前,有供职于外资机器人公司的一位中层如是向《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乐发lv本报记者了解到,目前,广州、深圳、佛山、东莞、惠州等珠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从研发生产到工业应用的工业机器人产业链。就在近日,,《2014年度深圳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征求意见稿已对外发布,这是国内首个发布的地方机器人行业白皮书,内容显示,2013年深圳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产业增加值约为200亿元,预计经过七年的发展,到2020年产业增加值将超过2000亿元。
使用机器人的种种好处,企业主们并非不知,但从过去的实际应用情况看,企业用机器人代替工人的愿望并不高,这是因为毕竟仍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可用。
乐发lv现在,情况不一样了:用工成本上涨,劳动力短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企业的“老大难”问题。
“现在基本到了人不想干的阶段,很多工厂的工人们很年轻,对工作条件要求比较高,更不太愿意做搬运、空调机外壳喷漆等重负的工作,这些岗位可能就需要用到大量的低端领域工业机器人。”日前,哈工大机器人研究所人士如是向本报记者说。
像三一重工这样的工程机械企业,早在2007年,就有“智能化机械手”之称的焊接机器人现身生产线,2012年以后,地处上海的三一挖掘机生产基地,焊接机器人更是得到了大规模投入使用。而富士康近年来也在推动“自动化应用”计划,甚至在2011年前后,富士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还曾宣布,要在三年内用一百万机器人改良富士康的生产线。
乐发lv除了这些有实力的大企业外,一些中小企业也在尝试用机器人替代人。
“如果从人性化角度,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去做繁重或危险的工作,而且能做到24小时不间断的标准化操作,生产主管还是愿意引进机器人,但也要兼顾成本,也就是回收期。”2月2日,一家机器人应用企业的负责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他测算,工人每个月工资3000到4000元左右,一台机器人一般能替代5~10个工人的工作量,使用寿命2~5年不等,一个三十来万的国产机器人成套解决方案是能够在2年时间内收回人力成本的。“机器人的售价和回收期不一样,企业能否引进机器人,需要根据成本和效率作出选择。”
乐发lv该人士还表示,机器人的投入是综合测算的,而不是简单的一个指标,一般用良性数据来体现生产车间的达标情况。“引进机器人的投入成本是很高的,如果售价太高的话,很多中小企业可能做不到批量应用,但是长远来看,使用机器人仍然比人工划算。”
相比于单纯引进机器人,前述企业中层则告诉本报记者,应用端的企业更应该引进的是流水线,即用于生产特定产品的设备集成线,“如果引进产线,新的产线又带有机器人集成,对企业投资而言,那是顺带的事情,因此,企业核心问题只是评估是否投资这个产线,而不是机器人本身。”他说。
据他介绍,像柯马(Comau)公司本身是做机器人,但这家公司的汽车制造线的集成才是核心业务,卖机器人是副业,“Krones灌装线可能上亿,几个机器人集成反倒很容易,成本也不高”。
但该人士也表示,集成的成本可能会远大于机器人本身的成本,甚至数倍的成本,而且“能否开发如你所愿的集成系统尚未可知,仅仅完成简单的功能很容易,但是,如果不稳定,那可能还不如回到手工时代”。
人与机器人协同
随着工业机器人被越来越多的工厂接受和普及,问题来了,人真的有一天会被机器人完全取代吗?
这个有趣的话题,也成为2015中国伺服与运动控制暨工业机器人企业家高峰论坛上的热议焦点。这次论坛上,安川电机(中国)有限公司董事西川清吾就表示,机器人擅长的事与人类擅长的事并不同。“机器人不是简单地替代人工,而需要把人类从单纯的重复劳动以及高危、高污染和高强度的劳动中解放出来。”
乐发lv资料显示,安川电机与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公司、德国库卡机器人并称为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这些巨头占据中国机器人产业7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几乎垄断了机器人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
上述企业中层也认为,工业机器人的确在很多方面可以代替人,但并不能完全取代人。他介绍,工业机器人最为传统的市场是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消费电子如Apple、Samsung手机)、橡塑制造业,这些行业应用机器人的需求会比较大。
在他看来,企业对机器人的基本需求在于,一是满足生产效率的问题,与质量和速度有关的,另一些则跟安全、劳动强度有关系。“以一个汽车座椅的焊接来说,有几个关键点是机器人来实现最好的,比如加工质量一致性问题、加工速度问题、让生产变得更为柔性等,而像一些有毒有害气体场合也不适合人去工作,是需要机器人参与的。”
不过,即便是使用机器人,也离不开人的操作、维护、保养,据中国机器人网不完全统计,一台机器人需要3到5名相关的操作维护和集成应用人才。“机器人并没有改变生产的工艺本质,也不能改变生产的本质——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价格低廉的产品,机器人只是为生产带来了便利,我们不要本末倒置。”前述企业中层说。
更紧迫的现实是,相比美欧日韩,中国还面临着“买了机器人不能用”的尴尬,如何改造现有的老设备更具有现实意义。
乐发lv“改造,应用软件是核心问题,再就是集成能力。”在前述企业中层看来,机器人流水线问题不在机器人本身,而在对机器人生产的应用软件的开发能力方面,这种应用软件不仅包含机器人,而是机器人和机器人之间协同、机器人和CNC协同、机器人和定位系统协同、机器人和工艺设备协同,“这些机器来自不同的企业,现在要协同,其硬件接口是否可以互联、软件接口是否能够集成都是问题”。
不过,鉴于中国现有的技术水平,这样的产线基本上依赖进口——而进口设备极其昂贵,只有大型企业才能投资。
“欧美企业经历了上百年的管理积累,今天的CIMS、ERP只是将它们的管理数据化,而没有改变它们的管理本质——‘精益生产’与‘敏捷制造’,CIMS就是‘术’,建立在精益生产的‘道’基础之上的实现而已。”前述企业中层说,国内即使那些行业里最大的、最有名的企业,可能跟欧美的工厂都会有20年以上的差距。
文章来源:机房专用空调 http://elisazd.com